作為一個營銷從業者,我見到了太多純燒錢沒轉化的著陸頁。 一個用戶看到一條“哪家電腦學校好”的廣告,想看看各個學校的對比分析,點進去卻發現是一所電腦學校的網站,整個頁面上連“哪家電腦學校好”這幾個字的影子都找不到。 廣告主的理由是,既然好奇“哪家電腦學校好”,那用戶近期應該在關注電腦學校,放上自己學校的網站,用戶肯定會感興趣。 但用戶真的是這么想的嗎?事實上,用戶看見“哪家電腦學校好”的時候,想看見的是第三方對不同學校的對比分析。 于是用戶很快就帶著小情緒關閉了頁面。 優秀的創意帶來了更多的點擊,這一方面創造了潛在的轉化機會,但如果沒有好的著陸頁作為承接,點擊進入的用戶沒有被實質性地轉化,廣告主就白白浪費了一大筆廣告預算。 炫酷的標題和糟糕的著陸頁,將會構成一個CTR不斷上升,但是ROI紋絲不動甚至逐步下滑的惡性循環。 走出著陸頁面的困境的方法很簡單——既然直接放廣告讓用戶覺得受欺騙,那我們就老老實實地在著陸頁最前面放用戶最關心的信息。具體來說,我們可以讓著陸頁第一屏和標題內容強烈呼應,以滿足用戶的好奇心;從第二屏、第三屏再開始介紹廣告主的優勢信息,贏得用戶信任。 如果說,用戶天生不喜歡看廣告信息,那么第一屏就是緩兵之計。以與標題高度相關的內容,去回答用戶看到標題后心中的疑問,讓他們對我們的解答心滿意足,忍不住繼續看下去。 我們找到了一些文不對題的著陸頁,對它們的第一屏進行了優化,使標題內容再次出現在著陸頁第一屏上。在實際的投放測試中,經過優化后的著陸頁顯著提升了廣告轉化效果。 下面是其中3個實驗案例。如果希望快速看完全文,可跳過案例查看后文的分析與結論。 一、廚房設計廣告實驗這條廚房設計的廣告文案是這樣的: 優化前的著陸頁是這樣的: 轉化效果如下: 展示(用戶點擊進入著陸頁):460 跳出率(用戶停留不足3秒):20% 轉化(用戶留下姓名與電話):1 優化后的著陸頁是這樣的: (其實就是把標題文案在著陸頁里復述一遍) 轉化效果如下: 展示(用戶點擊進入著陸頁):330 跳出率(用戶停留不足3秒):12% 轉化(用戶留下姓名與電話):2 通過對比我們發現,優化后,用戶跳出率降低了8%,轉化量是原來的2倍。 二、化妝培訓廣告實驗再來看一個化妝培訓的案例。優化前的廣告文案是這樣的: 優化前的著陸頁是這樣的: 轉化效果如下: 展示(用戶點擊進入著陸頁):365 跳出率(用戶停留不足3秒):20% 轉化(用戶留下姓名與電話):2 優化后的著陸頁是這樣的: 轉化效果如下: 展示(用戶點擊進入著陸頁):320 跳出率(用戶停留不足3秒):12% 轉化(用戶留下姓名與電話):12 通過對比我們發現,優化后,用戶跳出率降低了8%,轉化量是原來的6倍。 三、時尚教育廣告實驗轉化效果如下: 展示(用戶點擊進入著陸頁):315 跳出率(用戶停留不足3秒):20% 轉化(用戶留下姓名與電話):1 優化后的著陸頁是這樣的: 轉化效果如下: 展示(用戶點擊進入著陸頁):450 跳出率(用戶停留不足3秒):12% 轉化(用戶留下姓名與電話):5 通過對比我們發現,優化后,用戶跳出率降低了8%,轉化量是原來的5倍。 為什么扣題的著陸頁轉化效果好?在相似的展現量下,這三個案例優化前后的數據匯總如下: 跳出率 轉化量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,在每個案例中,優化后的著陸頁都大大降低了用戶的跳出率,提高了廣告的轉化量。反過來看,如果我們不對著陸頁進行扣題優化,用戶平均跳出率會由12%上漲到20%,轉化量可能會從12個降到2個,降低83.3%。 為什么會這樣呢? 我們不妨再來回顧一下優化前后的這些文案和著陸頁。 1.“這種櫥柜真的要火了,已有2568人領取免費設計” 2.“華南有哪些好的化妝培訓學校?” 3.“應該如何選擇服飾色彩?服裝搭配一分鐘搞定” 用戶看見這些文案時,心中都會被引發一個疑問: 1.“這種很火的櫥柜是什么樣的?我也要看看!” 2.“華南比較好的化妝培訓學校究竟是哪些?我想知道答案!” 3.“應該如何選擇服飾色彩?我想知道攻略!” 想要獲得答案的心情促使用戶點開了廣告。 但是優化前的著陸頁分別呈現著這些信息: 1.“佳居樂讓新家更溫馨!” 2.“菲菲熱門課程” 3.“西蔓色彩,美育中國倡導者!” 我們發現,廣告主給出的著陸頁信息,根本無法回答用戶心中的疑問。這就像兩個人在自說自話,思維不在一個頻道。 優化后,著陸頁第一屏上方復述了一遍標題,下方分別提供了“立即預約”、“立即咨詢”、“立即咨詢”的入口。 那么,在用戶看來,優化后的著陸頁是這樣的: 1.“這種很火的櫥柜是什么樣的?我也要看看!”——來預約就可以看到了。 2.“華南比較好的化妝培訓學校究竟是哪些?我想知道答案!”——來咨詢就知道答案了。 3.“應該如何選擇服飾色彩?我想知道攻略!”——來咨詢就知道攻略了。 所以,為了解答心中的那個疑問,用戶主動留下聯系方式,大大提升了廣告的轉化效果。 著陸頁之所以會被稱作“著陸頁”,想來也是寄托了廣告人的美好愿望。但是在現實生活中,著陸頁卻時常成為“告別頁”。用戶好不容易看見一條吸引自己的標題,進入著陸頁后卻懷著失望退出。 我們常談用戶思維,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我們也得運用用戶思維,站在用戶的角度出發,想一想當我們點開一條感興趣的標題時,我們希望得到什么?我們希望得到一個呼應標題的答案,或者得到一些和標題相關的信息補充。 無論廣告主的產品是多么出色,優勢是多么突出,不妨先等一等。先重復一遍用戶心中的那個疑問,讓用戶感覺到我們真誠地希望為他解答這個問題,并且為他提供了一個咨詢的途徑。 這時候,無聲勝有聲。用不著我們反復提醒,用戶就主動地打開了一扇溝通的大門,希望與我們取得聯系。 無論如何,總有這么一個原則我們不能丟下——再好的產品,也比不過對用戶需求的熱情響應。 記得在著陸頁第一屏,回答用戶心中的那個疑問。 小編的話:古往今來,欲成事者,不外乎將術,勢,道三者統一結合。術,指技術,方法。勢,指大的發展趨勢。道,指方向,規律。營銷一事,亦然如此,若想不被時代的潮流沖刷掉,必須優術,順勢,明道。小編認為,若論網絡營銷之術勢道,內容,將是一個不可回避的話題。著陸頁,就是展示內容的渠道之一。優術之道,可以就此開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