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尸還魂原指已經死亡的東西,又借助某種形式得以復活。后用以比喻已經消滅或沒落的事物,又假托別的名義或以另一種形式重新出現。 原文有用者,不可借;不能用者,求借。借不能用者而用之,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。 釋義凡是自身能有所作為的人,往往難以駕馭和控制,因為不能為我所用;凡是自身不能有所作為的人,往往需要依賴別人求得生存和發展,因而能為我所用。將自身不能有作為的人加以控制和利用,這其中的道理,正與幼稚蒙昧之人需要求助于足智多謀的人,而不是足智多謀的人需要求助于幼稚蒙昧的人一樣。 按語換代之際,紛立亡國之后者,固借尸還境之意也。凡一切寄兵權于人,而代其攻寧者,皆此用也。 解析歷史上常有這種情況,在改朝換代的時候,都喜歡推出亡國之君的后代,打著他們的旗號用借尸還魂的方法達到奪取天下的目的。在軍事上,指揮官一定要善于分析戰爭中各種力量,即使受挫,處于被動局面,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,也能夠轉被動為主動,改變戰爭形勢。 古往今來,巧借之道可謂無所不用其極,借他人幌子,達到自己目的的事情也隨處可見。各種山寨版橫行,各種蹭熱點跟風,偶爾揩一次油,獲一時之利,也算是省一筆學費。 借尸還魂之計,有不同的用法。以新復舊,借用新的名目,使舊的事物復活。新瓶裝舊酒,穿新鞋走老路。寄生法,借用他人的力量,建立自己的勢力。再生法,充分利用各種手段渡過難關。 在競價推廣中,借尸還魂的例子更是屢見不鮮。 案例一一家電腦教育培訓機構,因為推廣初期的策略制定失誤,客單價過低,利潤低到讓老板直撓頭。后來他們重新對自己的課程進行了定位,充實新的課程的同時把現有的課程整合,做了一個系統的高級培訓教程,一條龍服務,當然,價格也相當喜人。 做好定位,就開始制定推廣計劃,重新撰寫創意,設計包裝,制作網站,變換推廣方向。給原有的課程換了一件外衣,提高了客單價和定位,就輕輕松松賺個盆缽俱滿。 案例二一個硅藻泥加盟項目,錢花了,競價推廣也做了,卻沒有訪問量。競價員體積和分析了數據,發現問題來自于關鍵詞的搜索量不高。他還察覺到一個規律,就是最近一個星期每到下午13-15點關于硅藻泥這個詞的搜索量會突然間增加,經過調查了解到,原來他的一個競爭對手在這個時段做了電視廣告的投放,所以才同時帶動了產品詞和行業詞以及競爭對手品牌詞的搜索量。 于是他就把自己的推廣計劃做了調整,把行業詞、產品詞和競品詞在這個時段的排名都提升到了前三。借了競爭對手的推廣之勢,利用了可以利用的力量,使自己打開了新的局面。 結論借尸還尸不是高明的還,這是給別人做嫁衣;借魂還魂不是高明的借,太過務虛,喪失了自己的根基。真正的借尸還魂就是附其體取其神,借別人來成就自己。 |